最近,一幅藏于江漢區檔案館的水墨畫《漢口帝主宮》,被民間畫師周建設“搬”上了江漢區民族街和平社區的墻面,向人們展示了漢正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。
《漢口帝主宮》是89歲的王業信老人6年前所作。王業信從小住在帝主宮附近,他記得那里是高檔百貨的大宗交易場所,經常有小汽車???,還有洋人前來交易。宮殿里是各種高檔百貨——上海家庭工業社的雪花膏,鳳凰牌扇帽,金錢牌搪瓷制品,洋布洋油,絲綢蘇繡;宮殿外小商小販扎堆,人來車往,會館茶館林立,熱鬧非凡。1938年,帝主宮毀于戰火。重建后,曾做過倉庫、鑄造廠,解放后成為長航集團的辦公地點,再與商業無緣。而所有關于漢正街的歷史資料中,絕少提及帝主宮。為了重拾這段遺失的歷史,6年前,老人細細走訪考證,歷時半年泡圖書館,翻閱漢口志和老地圖,作成一幅3.5米長的水墨長卷,被江漢區檔案館收藏。
周建設是民族街文體站的工作人員,是王業信的忘年交。畫過不計其數宣傳畫、墻繪的他,為了完成這幅長達15米的墻繪,花費了整整2個月時間。他并非照搬前者的水墨畫,更是根據當時的歷史資料照片、文獻記載,加入了更豐富的內容,添加了街道、建筑和人物。其間,他和王業信商討過多次,精細地討論磚瓦的顏色,當時人們的穿著打扮、交通工具的樣式等。
“這段歷史,不僅應當收藏在檔案中,記載進歷史書中,也應該讓街坊們知曉?!敝芙ㄔO記得,在他作畫的兩個月里,有一位老人每天早上都來看,更有年輕人說,“我再也不羨慕老上海的風情,我們的老漢口一樣有這樣的繁華熱鬧?!?
評論信息